路亚竿m和l哪个好用,m调使用的频率更高
59 2024-11-30
吡虫啉的防治对象有粉虱、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
吡虫啉也可用来防治稻象甲、稻负泥虫、潜叶蛾等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但对防治线虫和红蜘蛛无效。
使用时可与啶虫脒低在高温条件下轮换使用,注意不能和碱性农药混用,也不能在强阳光下喷雾,以免导致药效失效。
一、吡虫啉的防治对象
1、防治对象
吡虫啉可有效防治粉虱、蓟马、叶蝉、蚜虫、稻甲虫、负泥虫、潜叶蝇、潜叶蛾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对于防治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也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防治线虫和红蜘蛛无效。
2、作用论述
(1)吡虫啉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可与啶虫脒低高温轮换使用--气温低用吡虫啉,气温高用啶虫脒),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某些害虫,如稻象甲、稻负泥虫、潜叶蛾等也有效。
(2)吡虫啉对线虫和红蜘蛛无效。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甜菜、果树等作物。因为它的优良内吸性,特别适于用种子处理和撒颗粒剂方法施药。
(3)通常亩用有效成分3~10克,兑水喷雾或拌种。间隔期20天。施药时注意防护,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药粉、药液,用药后要及时用清水洗洁暴露部位。
(4)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不宜在强阳光下喷雾,以免降低药效。
3、使用方式
(1)用于十字花科蔬菜防治蚜虫,每亩用25%吡虫啉乳油40~60克喷雾。
(2)用于防治烟草蚜虫,每亩用5%吡虫啉乳油30~50克喷雾。在作物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连续喷2~3次,间隔7~10天。
(3)防治绣线菊蚜、苹果瘤蚜、桃蚜、梨木虱、卷叶蛾、粉虱、斑潜蝇等害虫,可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喷雾,或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4)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甜菜、果树等作物。因为它的优良内吸性,特别适于用种子处理和撒颗粒剂方法施药。通常亩用有效成分3~10克,兑水喷雾或拌种。
4、注意事项
(1)吡虫啉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
(2)吡虫啉对蚕、蜜蜂等益虫毒性高。
二、使用吡虫啉的间隔期
1、果树、蔬菜、水稻,最多使用2次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间隔期为14天。
2、小麦,最多使用2次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间隔期为20天。
3、茶树,最多使用2次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间隔期为7天。
4、果树,最多使用2次10%吡虫啉乳油,间隔期为20天。
三、使用吡虫啉的误区
1、用量越高就越好
(1)农民在用吡虫啉的时候,往往会以为用量越高越好,而且从登记实践上也确实有一些企业将原药登记成制剂来销售。
(2)但从绝大多数情况来看,农药药效的发挥通常是与助剂协同发挥的,比如提高其附着、渗透等作用。
2、药效越快越好
(1)吡虫啉其作用机制,其药效的发挥有其自身规律,根据结构的修饰以及助剂的不同,效果会有一定差别,但都有一个合理的范围。
(2)然而为了追求药效快,不少产品通过添加隐性成份来突出自己产品的效果,尤其是添加禁限用农药所带来的及环境风险尤其大。
3、随便变更用量
(1)吡虫啉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个用量以及合理用量的问题,过量过度过频用药都会带来非常多问题,既造成了浪费,导致病虫害对农药的抗性增加,还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2)所以不可随便改变用量,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第三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湿地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鸟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禁止在以水鸟...
隐翅虫常见于淡水湖边、水沟、池塘、河流漫滩、杂草丛、地表枯枝落叶层、树皮下等处,而在夏秋季节傍晚时分,隐翅虫常常被灯光吸引进室内。 一、隐翅虫一般会在什么地方出现 1、隐翅虫常...
隐翅虫在东北有少量分布。 隐翅虫喜欢潮湿环境,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浙江、贵州、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 隐翅虫一般在每年的3月下旬左右开始出现,7-9月份为繁殖高...
山东有隐翅虫。 翅隐虫基本在中国各个地区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重庆、福建等地。 隐翅虫属于杂食性昆虫,大部分都是以肉食为主,会捕食农林害虫。 隐翅虫的栖息...
隐翅虫主要是分布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重庆、福建等省份,在潮湿的地方非常多。 隐翅虫属于杂食性昆虫,大部分主要以肉食为主,会捕食农林害虫,还有一部分主要是腐食性、粪食性,...
春玉米主要在春季进行种植,一般4、5月份种植最适宜,最晚的种植时间是5月份。 春玉米在北方种植非常多,只会种植一茬,它的产地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