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银耳用冷水要泡几个小时,正确的浸泡时间是
59 2024-10-15
发病原因:有五种原因,一是连续种植导致品种特性退化,抗病能力减弱,二是病菌在麦苗和杂草上越冬越夏,三是栽培技术不科学,四是温度原因,秆锈发病的适温度为18-25℃,五是结露、下雨和降雾季节有利于锈病发生。
防治方法:有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可以选择优质品种,适期播种并合理施肥浇水,发病时可以使用药剂拌种,或是亩用20%粉锈宁乳油50-60g对水喷雾防治。
一、小麦锈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1、发病原因
(1)品种原因:部分地区小麦品种连续种植多年,品种特性退化,抗病抗锈能力减弱。
(2)菌源原因:冬孢子、夏孢子在小麦田周围杂草或自生麦苗上越冬或越夏。
(3)栽培管理:一是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较重;二是偏施氮肥或氮肥施用过晚,以及栽植过密、田间荫蔽度大的田块易感病;三是植株生长柔嫩、成熟期延迟易受病菌侵染。
(4)温度原因:秆锈发病的适温度为18~25℃,叶锈为15~22℃,条锈为9~16℃。因此,在春季通常条锈病发病早,叶锈病次之,秆锈病迟。
(5)湿度原因:结露、下雨和降雾都有助于锈病发生。
2、发病症状
(1)小麦感条锈病后,初呈退绿色的斑点,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疮(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在叶片上排列成条状,与叶脉平行。
(2)孢子堆成熟后散出鲜黄色粉末,即为夏孢子。到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面的条状疮斑,即病菌的冬孢子。
(3)叶锈病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橘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夏孢子通常不穿透叶片,偶尔穿透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较正面的小。
(4)秆锈病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规则,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同一侵染点在正反面都可出现孢子堆,而叶背面的孢子堆较正面的大。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注意品种合理配合和轮换。
②适期播种:在秋苗容易发生条锈和叶锈的地区,适当晚播,可有效减轻秋苗病情。在秆锈病流行的地区,则可适当早播,促进早熟,以减轻后期受害;
③合理施肥:施用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的抗病力;
④合理灌溉:对于经常春旱的麦区,小麦发生锈病后失水过多,需加强灌溉。对于雨水多的麦区,田间湿度大,需开沟排水,以减少产量的损失。
(2)化学防治
①药剂拌种: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100g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1%和20%井冈霉素粉剂拌种;
②春季喷药防治:返青拔节期是防治小麦锈病的时期,通常每667m2用5%井冈霉素250mL左右,对水向麦苗茎部喷粗雾,使药液淋到发病部位,病重田隔7~10d再用药防治1次,或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50~60g对水喷雾防治,如喷后2d内遇雨,雨后则要再喷1次。
二、小麦锈病侵染循环
1、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和菌丝体)在小麦和禾本科杂草上越夏和越冬,越夏病菌可以使秋苗发病。
2、开春后,越冬病菌(夏孢子)直接侵害小麦,或者靠气流从远方传来病菌,使该地区小麦发病。
3、以后,病菌在病麦上不断繁殖,多次侵害小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第三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湿地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鸟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禁止在以水鸟...
隐翅虫常见于淡水湖边、水沟、池塘、河流漫滩、杂草丛、地表枯枝落叶层、树皮下等处,而在夏秋季节傍晚时分,隐翅虫常常被灯光吸引进室内。 一、隐翅虫一般会在什么地方出现 1、隐翅虫常...
隐翅虫在东北有少量分布。 隐翅虫喜欢潮湿环境,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浙江、贵州、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 隐翅虫一般在每年的3月下旬左右开始出现,7-9月份为繁殖高...
山东有隐翅虫。 翅隐虫基本在中国各个地区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重庆、福建等地。 隐翅虫属于杂食性昆虫,大部分都是以肉食为主,会捕食农林害虫。 隐翅虫的栖息...
隐翅虫主要是分布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重庆、福建等省份,在潮湿的地方非常多。 隐翅虫属于杂食性昆虫,大部分主要以肉食为主,会捕食农林害虫,还有一部分主要是腐食性、粪食性,...
春玉米主要在春季进行种植,一般4、5月份种植最适宜,最晚的种植时间是5月份。 春玉米在北方种植非常多,只会种植一茬,它的产地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