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碟子和婆婆丁的区别
60 2024-12-23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害虫,也叫刮青虫、白叶虫、苞叶虫。
末龄幼虫体长为14-19毫米左右,头部呈褐色,身体呈黄绿色至绿色,老熟时呈桔红色,中、后胸背面具有8个小黑圈,其中前排有6个,后排有2个。
幼虫缀丝纵卷水稻的叶片,并藏匿在里面啃食叶肉,水稻受害后千粒重会下降,并且会增加秕粒的数量。
一、稻纵卷叶螟是什么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水稻害虫,别称刮青虫、白叶虫、苞叶虫等,它是我国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各稻区。
1、为害特点
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
2、形态特征
雌成蛾体长8~9mm,翅展17mm,体、翅黄溜色,前翅前缘暗褐色,外缘具暗褐色宽带,内横线、外横线斜贯翅面,中横线短,后翅也有2条横线,内横线短,不达后缘。雄蛾体稍小,色泽较鲜艳,前、后翅斑纹与雌蛾相近,但前翅前缘中央具1黑色眼状纹。卵长1mm,近椭圆形,扁平,中部稍隆起,表面具细网纹,初白色,后渐变浅黄色。幼虫5~7龄,多数5龄。末龄幼虫体长14~19mm,头褐色,体黄绿色至绿色,老熟时为桔红色,中、后胸背面具小黑圈8个,前排6个,后排2个。蛹长7~10mm,圆筒形,末端尖削,具钩刺8个,初浅黄色,后变红棕色至褐色。
3、生活习性
东北年生1~2代,长江中下游至南岭以北5~6代,海南南部10~11代,南岭以南以蛹和幼虫越冬,南岭以北有零星蛹越冬。越冬场所为再生稻、稻桩及湿润地段的李氏禾、双穗雀麦等禾本科杂草。该虫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在我国北纬30度以北地区,任何虫态都不可越冬。每年春季,成虫随季风由南向北而来,随气流下沉和雨水拖带降落下来,成为非越冬地区的初始虫源。秋季,成虫随季风回迁到南方进行繁殖,以幼虫和蛹越冬。如在安徽该虫也不能越冬,每年5~7月成虫从南方大量迁来成为初始虫源,在稻田内发生4~5代。
4、各代幼虫为害盛期
一代6月上中旬;二代7月上中旬;三代8月上中旬;四代在9月上中旬;五代在10月中旬。生产上1、5代虫量少,通常以2、3代发生为害重。成虫白天在稻田里栖息,遇惊扰即飞起,但飞不远,夜晚活动、交配,把卵产在稻叶的正面或背面,单粒居多,少数2~3粒串生在一起,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向嫩绿稻田产卵的习性,喜欢吸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和花蜜。
(1)卵期3~6天,幼虫期15~26天,共5龄,一龄幼虫不结苞;
(2)二龄时爬至叶尖处,吐丝缀卷叶尖或近叶尖的叶缘,即卷尖期;
(3)三龄幼虫纵卷叶片,形成明显的束腰状虫苞,即束叶期;
(4)3龄后食量增加,虫苞膨大,进入4~5龄频繁转苞为害,被害虫苞呈枯白色,整个稻田白叶累累。
(5)幼虫活泼,剥开虫苞查虫时,迅速向后退缩或翻落地面。
(6)老熟幼虫多爬至稻丛基部,在无效分蘖的小叶或枯黄叶片上吐丝结成紧密的小苞,在苞内化蛹,蛹多在叶鞘处或位于株间或地表枯叶薄茧中。蛹期5~8氏,雌蛾产卵前期3~12天,雌蛾寿命5~17天,雄蛾4~16天。
(7)该虫喜温暖、高湿。气温22一28℃,相对湿度高于80%利于成虫卵巢发育、交配、产卵和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的存活。为此,6~9月雨日多,湿度大利其发生,田间灌水过深,施氮肥偏晚或过多,引起水稻徒长,为害重。主要天敌有稻螟赤眼蜂,绒茧蜂等近百种。
二、稻纵卷叶螟防治方式
1、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水稻生长健壮,以减轻受害。
2、人工释放赤眼蜂。在稻纵卷叶螟产卵始盛期至高峰期,分期分批放蜂,每亩每次放3~4万头,隔3天1次,连续放蜂3次。
3、喷洒杀螟杆菌、青虫菌,每亩喷每克菌粉含活孢子量100亿的菌粉150一200g,对水60一75kg,配成300一400倍液喷雾。为了提高生物防治效果,可加入药液量0.1%的洗衣粉作湿润剂。此外如能加入药液量15的杀螟松效果更好。
4、掌握在幼虫2、3龄盛期或百丛有新束叶苞15个以上时,每亩喷洒80%杀虫单粉剂35~40g或42%特力克乳油60ml或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也可泼浇50%杀螟松乳油100ml对水400kg。
5、提倡施用5%锐劲特胶悬剂,每亩用药20ml对水喷洒效果优异。
6、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一30g,对水60kg,1-30天防效90%以上,持效期30天。
7、此外,也可于2~3龄幼虫高峰期,用10%吡虫啉10~20g亩与80%杀虫单40g亩混配,主防稻纵卷叶螟,兼治稻飞虱。
三、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
1、稻纵卷叶螟在我国发生的世代随纬度的升高从南向北顺次递减。
2、东北年生1~2代,长江中下游至南岭以北5~6代,海南南部10~11代,南岭以南以蛹和幼虫越冬,南岭以北有零星蛹越冬。
3、越冬场所为再生稻、稻桩及湿润地段的李氏禾、双穗雀麦等禾本科杂草。
如果是人工养殖野鸭所产下的鸭蛋,可以放心食用。 如果是野生的野鸭蛋,且位于自然保护区内,最好是放回至原处,不建议私自捡取回家并食用,否则有可能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一、人工养殖...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第三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湿地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鸟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禁止在以水鸟...
隐翅虫常见于淡水湖边、水沟、池塘、河流漫滩、杂草丛、地表枯枝落叶层、树皮下等处,而在夏秋季节傍晚时分,隐翅虫常常被灯光吸引进室内。 一、隐翅虫一般会在什么地方出现 1、隐翅虫常...
隐翅虫在东北有少量分布。 隐翅虫喜欢潮湿环境,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浙江、贵州、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 隐翅虫一般在每年的3月下旬左右开始出现,7-9月份为繁殖高...
山东有隐翅虫。 翅隐虫基本在中国各个地区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重庆、福建等地。 隐翅虫属于杂食性昆虫,大部分都是以肉食为主,会捕食农林害虫。 隐翅虫的栖息...
隐翅虫主要是分布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重庆、福建等省份,在潮湿的地方非常多。 隐翅虫属于杂食性昆虫,大部分主要以肉食为主,会捕食农林害虫,还有一部分主要是腐食性、粪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