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碟子和婆婆丁的区别
60 2024-12-23
分别为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
出血病:投放鱼种前,对它们注射出血病灭活疫苗,每年4-10月份,每隔10天全池泼洒1次浓度为0.6ppm的溴氯灵。
烂鳃病:出现病情征兆时,全池泼洒浓度为0.6ppm的溴氯灵。
赤皮病:对草鱼肌注硫酸链霉素,用量为20毫克/公斤体重。
肠炎病:拌料饲喂土霉素,用量为50-80毫克/公斤体重。
一、出血病
1、发病症状
(1)出血病属于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常在每年4-10月份流行,主要危害1-2龄的成鱼。
(2)病鱼的各器官组织(包括肌肉)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病轻者全身肌肉点状充血,下颚、鳃盖和腹部呈淡红色,眼球突出;重者全身肌肉呈红色,鳃丝出血或贫血呈苍白色,内部各器官均点状出血,有时有腹水,停止进食,肠道充血但不糜烂。
2、防治方法
(1)投放鱼种前,对草鱼注射出血病灭活疫苗,注射后可确保它们在14个月之内不发病。
(2)每年4-10月份,每隔10天用浓度为0.6ppm的溴氯灵进行1次全池泼洒。
(3)每年4-10月份,每隔15天让草鱼内服水产专用红霉素(1个疗程),每50公斤草鱼每天用药80克,每3天为1个疗程。
(4)按照每100公斤鱼体重,每天用水花生8-10公斤、大蒜头500克、食盐500克打成浆,拌入3公斤米糠中,连喂5天。
二、烂鳃病
1、发病症状
(1)由鱼害黏球菌引发,草鱼染病后会出现体色发黑、鳃上黏液多、鳃丝腐烂带泥的情况,病情严重者鳃盖中央表层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2)病鱼的鳃部组织出血、腐烂和崩溃,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2、防治方法
(1)出现病情征兆时,全池泼洒浓度为0.6ppm的溴氯灵,连用3天。
(2)出现病情征兆时,让草鱼内服水产专用红霉素,每50公斤体重每天用药80克,1个疗程为3天。
(3)平时做好预防工作和水体消毒工作。
三、赤皮病
1、发病症状
(1)发病原因为拉网或运输期间导致草鱼的皮肤受伤,之后受伤处被荧光极毛杆菌感染。
(2)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病灶处的鳞片脱落,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裂开呈烂扇状。
2、防治方法
(1)疾病流行季节,每吨水体一次性泼洒0.2-0.3克8%溴氯海因,每隔15天泼洒1次。
(2)出现病情征兆,全池泼洒溴氯灵,连用3天,或让草鱼口服水产专用红霉素。
(3)对草鱼肌注硫酸链霉素,每公斤体重一次性注射20毫克,3天后再注射1次。
(4)根据每公斤草鱼体重在饲料中拌入50毫克复方新诺明,然后投喂,每天1次,连用5天,首次用量加倍。
四、肠炎病
1、发病症状
(1)诱发该疾病的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胞菌。
(2)发病后,病鱼的体色变黑,并出现不摄食、腹部膨大带有红斑、肛门红肿的情况,用手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
(3)剖检病鱼时,可发现其肠壁充血,肠内无食物。
2、防治方法
(1)让病鱼内服水产专用红霉素,每50公斤体重每天用药80克,每3天为1个疗程。
(2)让病鱼内服盐酸链霉素,病情严重时每50公斤体重每天用药50克,每2天为1个疗程。
(3)根据每公斤病鱼体重在饲料中拌入50-80毫克土霉素,连用3-7天,可根据病鱼实际情况,增减药物用量及疗程。
如果是人工养殖野鸭所产下的鸭蛋,可以放心食用。 如果是野生的野鸭蛋,且位于自然保护区内,最好是放回至原处,不建议私自捡取回家并食用,否则有可能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一、人工养殖...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第三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湿地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鸟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禁止在以水鸟...
隐翅虫常见于淡水湖边、水沟、池塘、河流漫滩、杂草丛、地表枯枝落叶层、树皮下等处,而在夏秋季节傍晚时分,隐翅虫常常被灯光吸引进室内。 一、隐翅虫一般会在什么地方出现 1、隐翅虫常...
隐翅虫在东北有少量分布。 隐翅虫喜欢潮湿环境,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浙江、贵州、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 隐翅虫一般在每年的3月下旬左右开始出现,7-9月份为繁殖高...
山东有隐翅虫。 翅隐虫基本在中国各个地区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重庆、福建等地。 隐翅虫属于杂食性昆虫,大部分都是以肉食为主,会捕食农林害虫。 隐翅虫的栖息...
隐翅虫主要是分布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重庆、福建等省份,在潮湿的地方非常多。 隐翅虫属于杂食性昆虫,大部分主要以肉食为主,会捕食农林害虫,还有一部分主要是腐食性、粪食性,...